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2章及以后的课后问题解析

发布时间 2023-12-18 23:07:55作者: 庄佳星
1)Map集合和Collection集合的区别是什么?
 

Map 集合和 Collection 集合都是 Java 集合框架中的接口,它们之间有一些关键的区别:

  1. 元素存储方式:

    • Collection:用于存储单一元素的集合接口。它继承自 Iterable 接口,包含常见的子接口如 ListSet
    • Map:用于存储键值对(key-value pair)的集合接口。每个元素包含两部分,即键和对应的值。
  2. 元素的唯一性:

    • Collection:通常关注元素的值是否唯一。例如,Set 接口要求集合中的元素是唯一的。
    • Map:关注键的唯一性。每个键对应唯一的值,但不同键可以对应相同的值。
  3. 主要子接口:

    • Collection 的主要子接口包括 ListSetQueue 等。
    • Map 的主要子接口是 Map 接口本身,以及 SortedMapNavigableMap 等扩展接口。
  4. 数据访问:

    • Collection:通过迭代器(Iterator)或者增强的 for 循环遍历集合中的元素。
    • Map:通过键遍历或者通过 entrySet() 获取键值对集合进行遍历。
  5. 示例:

    • Collection 的例子包括 ArrayListHashSetLinkedList 等。
    • Map 的例子包括 HashMapTreeMapLinkedHashMap 等。

示例代码:

java
// Collection 示例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Apple"); list.add("Banana");
list.add("Orange");
 
// Map 示例 Map<String,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
map.put("Apple", 3);
map.put("Banana", 2);
map.put("Orange", 5);

总的来说,Collection 是一组单一元素的集合,而 Map 是键值对的集合。在实际应用中,它们用于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2)Enumeration接口有哪一种常用的实现类

`Enumeration` 接口是 Java 集合框架中的一个旧的、过时的接口,主要用于遍历集合中的元素。在 Java 中,它有一个主要的实现类,即 `Vector` 类。`Vector` 类实现了 `List` 接口,并且是一个同步(线程安全)的动态数组。

示例代码:

```java
import java.util.Enumeration;
import java.util.Vector;

public class Enumeration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一个 Vector 对象
Vector<String> vector = new Vector<>();

// 添加元素到 Vector
vector.add("Apple");
vector.add("Banana");
vector.add("Orange");

// 使用 elements() 方法获取 Enumeration 对象
Enumeration<String> enumeration = vector.elements();

// 使用 Enumeration 遍历元素
while (enumeration.hasMoreElements()) {
String element = enumeration.nextElement();
System.out.println(element);
}
}
}
```

需要注意的是,`Enumeration` 接口现在已经被更为现代的迭代器(`Iterator`)所取代,因为迭代器提供了更强大和灵活的遍历集合的方式,并且支持在遍历过程中进行元素的移除。如果有可能的话,推荐使用迭代器而不是 `Enumeration`。

 
(1)字节流和字符流的区别是什么?

字节流(Byte Stream)和字符流(Character Stream)是 Java I/O 操作中的两种基本的输入/输出流。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处理数据的单位不同。

1. **字节流(Byte Stream):**
- 处理的是原始的字节数据(8 位二进制数据)。
- 主要用于处理二进制数据,如图像、音频、视频等。
- 以字节为单位进行读写。

示例:
```java
InputStream inputStream = new FileInputStream("example.txt");
int byteData = inputStream.read(); // 读取一个字节
```

2. **字符流(Character Stream):**
- 处理的是字符数据,采用 Unicode 编码。
- 主要用于处理文本数据。
- 以字符为单位进行读写。

示例:
```java
Reader reader = new FileReader("example.txt");
int charData = reader.read(); // 读取一个字符
```

3. **区别总结:**
- 字节流适用于处理所有类型的数据,包括二进制数据,而字符流主要用于处理文本数据。
- 字节流是以字节为单位进行操作,字符流是以字符为单位进行操作。
- 字节流通常用于处理图像、音频、视频等二进制数据,而字符流通常用于处理文本文件。
- 字符流会自动处理字符的编码和解码,而字节流不会。

选择使用字节流还是字符流取决于你处理的数据类型。如果是处理文本文件,推荐使用字符流,因为它们提供了更方便的处理字符串的方法。如果是处理二进制文件,就需要使用字节流。通常,使用字符流时会搭配使用缓冲流,以提高性能。

(2)简述常见的几种字符编码。

字符编码是将字符映射到数字的规则,用于在计算机中存储和传输文本数据。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字符编码:

1. **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 ASCII 编码是最早的字符编码,使用 7 位二进制数表示字符,共有 128 个字符。
- 适用于英语等基本拉丁字母表的字符。

2. **ISO-8859-1(Latin-1):**
- ISO-8859-1 是 ASCII 的扩展,使用 8 位二进制数表示字符,共有 256 个字符。
- 包括了拉丁字母、希腊字母、西里尔字母等。

3. **UTF-8(Unicode Transformation Format - 8-bit):**
- UTF-8 是 Unicode 的一种变长字符编码,可以表示几乎所有的字符。
- 使用 8 位二进制数,根据字符的不同而变化编码长度,英文字符占用一个字节,中文字符占用三个字节。
- 在互联网上广泛使用。

4. **UTF-16:**
- UTF-16 是 Unicode 的一种编码方式,使用 16 位二进制数表示字符,对于大部分字符占用两个字节。
- 有大端序和小端序两种存储方式。

5. **UTF-32:**
- UTF-32 是 Unicode 的一种编码方式,使用 32 位二进制数表示字符,每个字符占用四个字节。
- 固定长度,不像 UTF-8 和 UTF-16 那样变长。

6. **GBK(Guojia Biaozhun Kuozhan):**
- GBK 是在 GB2312 的基础上扩展的字符集,兼容 GB2312。
- 包括简体中文、繁体中文等字符。

7. **Big5:**
- Big5 是主要用于繁体中文的字符编码。
- 主要用于台湾、香港等地区。

8. **EUC-JP(Extended Unix Code - Japanese):**
- EUC-JP 是用于日语的字符编码,兼容 ASCII。
- 在 Unix 环境中广泛使用。

选择字符编码时,应根据实际需求和数据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在多语言环境中,UTF-8 是一个常见的选择,因为它能够覆盖几乎所有的字符。

 

(1)简述多线程常见的两种实现方式。

多线程常见的两种实现方式分别是继承 `Thread` 类和实现 `Runnable` 接口。

1. **继承 Thread 类:**
- 创建一个新的类,继承自 `Thread` 类。
- 重写 `run()` 方法,该方法包含线程的执行代码。
- 创建类的实例并调用 `start()` 方法启动线程。

```java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public void run() {
// 线程执行的代码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Thread myThread = new MyThread();
myThread.start();
}
}
```

2. **实现 Runnable 接口:**
- 创建一个新的类,实现 `Runnable` 接口。
- 实现 `run()` 方法,该方法包含线程的执行代码。
- 创建类的实例,将其传递给 `Thread` 类的构造函数,并调用 `start()` 方法启动线程。

```java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 线程执行的代码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Runnable myRunnable = new MyRunnable();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myRunnable);
thread.start();
}
}
```

使用 `Runnable` 接口的方式更加灵活,因为一个类可以同时实现多个接口,而 Java 不支持多继承。此外,通过实现 `Runnable` 接口,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共享。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推荐使用 `Runnable` 接口的方式,因为它提供更好的扩展性和代码组织性。可以通过创建一个 `Runnable` 实例,并将其传递给多个线程来实现资源共享,而继承 `Thread` 类的方式则会将线程的执行代码和线程本身紧密耦合在一起。

 

(2)简述多线程的生命周期与状态转换。

多线程在 Java 中有多个生命周期状态,线程在这些状态之间转换。以下是多线程的生命周期及状态转换:

1. **新建状态(New):**
- 当通过 `new` 关键字创建一个线程对象时,线程处于新建状态。
- 此时还没有调用 `start()` 方法。

2. **就绪状态(Runnable):**
- 当调用线程对象的 `start()` 方法后,线程进入就绪状态。
- 线程处于就绪状态时,表示线程已经被创建,并且已经加载到 JVM 中,但是还没有执行。

3. **运行状态(Running):**
- 当线程得到 CPU 时间片,开始执行 `run()` 方法时,线程进入运行状态。
- 在运行状态中,线程可以执行自己的任务。

4. **阻塞状态(Blocked):**
- 阻塞状态表示线程因为某种原因放弃 CPU 使用权,暂时停止执行。
- 可能的原因包括等待 I/O 操作、等待锁、调用 `sleep()` 方法等。

5. **等待状态(Waiting):**
- 当线程因为调用 `Object.wait()`、`Thread.join()`、`LockSupport.park()` 等方法而进入等待状态。
- 线程会等待某个条件满足后才能继续执行。

6. **超时等待状态(Timed Waiting):**
- 类似于等待状态,但是在等待一定的时间后,线程会自动唤醒。
- 包括调用 `Thread.sleep()`、`Object.wait(long timeout)` 等方法。

7. **终止状态(Terminated):**
- 线程执行完成,或者因为异常退出 `run()` 方法,进入终止状态。
- 线程一旦进入终止状态,就不能再次启动。

这些状态之间的转换如下:
- 线程从新建状态到就绪状态,调用 `start()` 方法。
- 线程从就绪状态到运行状态,获取 CPU 时间片。
- 线程从运行状态到阻塞状态,可能是等待 I/O、等待锁、调用 `sleep()` 等。
- 线程从运行状态到等待状态,调用 `wait()`、`join()` 等方法。
- 线程从等待状态到就绪状态,条件满足或超时。
- 线程从运行状态到终止状态,`run()` 方法执行完成或发生异常。

 

1)简述采用PreparedStatement 的好处。

`PreparedStatement` 是 Java JDBC API 提供的一种用于执行预编译 SQL 语句的接口。与普通的 `Statement` 相比,`PreparedStatement` 具有以下好处:

1. **性能优化:**
- `PreparedStatement` 对象在执行之前已经被编译,因此可以多次执行相同的 SQL 语句而无需重新编译。这带来了更好的性能,特别是在需要多次执行相同 SQL 语句的情况下。

2. **防止 SQL 注入攻击:**
- `PreparedStatement` 使用占位符(`?`)来表示参数,而不是通过字符串拼接将参数直接嵌入 SQL 语句。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 SQL 注入攻击,因为用户输入不会被直接嵌入到 SQL 语句中。

3. **参数绑定:**
- `PreparedStatement` 允许通过方法如 `setInt()`, `setString()`, 等将参数绑定到 SQL 语句中。这样可以方便地处理不同数据类型的参数,而无需手动进行类型转换。

4. **可读性和维护性:**
- 使用 `PreparedStatement` 可以将 SQL 语句和参数的设置分开,使代码更清晰易读。这有助于维护和修改 SQL 语句,而不必担心参数的处理。

5. **自动处理特殊字符:**
- `PreparedStatement` 可以自动处理特殊字符,比如单引号 `'`,不需要手动进行转义。这提高了代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 **支持批处理:**
- `PreparedStatement` 支持批处理操作,可以一次性执行多个 SQL 语句,提高了数据库操作的效率。

总的来说,`PreparedStatement` 提供了更好的性能、更高的安全性、更好的可读性和更好的维护性,是执行 SQL 操作时的首选。

 

(2)简述JDBC操作数据库的步骤。

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是 Java 提供的一种用于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的 API。以下是使用 JDBC 操作数据库的一般步骤:

1. **加载数据库驱动程序:**
- 使用 `Class.forName("com.mysql.cj.jdbc.Driver")` 或者 `DriverManager.registerDriver(new com.mysql.cj.jdbc.Driver())` 加载数据库驱动程序。这一步通常在应用程序启动时执行一次。

2. **建立数据库连接:**
- 使用 `Connection` 接口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可以通过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url, username, password)` 方法获取连接对象,其中 `url` 是数据库的 URL,`username` 和 `password` 是登录数据库的用户名和密码。

3. **创建 Statement 或者 PreparedStatement 对象:**
- 使用 `Connection` 对象的 `createStatement()` 或者 `prepareStatement(sql)` 方法创建 `Statement` 或 `PreparedStatement` 对象。`Statement` 用于执行静态 SQL 语句,而 `PreparedStatement` 用于执行动态 SQL 语句。

4. **执行 SQL 语句:**
- 调用 `Statement` 或 `PreparedStatement` 对象的 `executeQuery(sql)` 或 `executeUpdate(sql)` 方法执行 SQL 查询或更新操作。

5. **处理结果集(仅查询时):**
- 如果执行的是查询操作,通过 `ResultSet` 对象获取查询结果。可以使用 `while (resultSet.next())` 循环遍历结果集。

6. **关闭资源:**
- 在使用完数据库连接和其他 JDBC 对象后,要及时关闭这些对象,以释放资源。使用 `close()` 方法关闭连接、语句和结果集对象。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JDBC 操作数据库的示例代码:

```java
import java.sql.Connection;
import java.sql.DriverManager;
import java.sql.ResultSet;
import java.sql.Statement;

public class Jdbc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 加载数据库驱动程序
Class.forName("com.mysql.cj.jdbc.Driver");

// 建立数据库连接
String url = "jdbc:mysql://localhost:3306/mydatabase";
String username = "root";
String password = "password";
Connection connectio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url, username, password);

// 创建 Statement 对象
Statement statement = connection.createStatement();

// 执行 SQL 查询
String query = "SELECT * FROM mytable";
ResultSet resultSet = statement.executeQuery(query);

// 处理结果集
while (resultSet.next()) {
// 处理每一行数据
String column1 = resultSet.getString("column1");
int column2 = resultSet.getInt("column2");
System.out.println(column1 + ", " + column2);
}

// 关闭资源
resultSet.close();
statement.close();
connection.close();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注意: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好地处理异常、资源关闭等情况,建议使用 `try-with-resources` 语句或手动在 `finally` 块中关闭资源。

(1)简述 UDP和TCP数据传输的区别。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和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两种不同的传输层协议,它们在数据传输方面有一些重要的区别:

1. **连接性:**
- **TCP:** 面向连接的协议,使用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保证数据的顺序性。有连接的概念,数据传输前需要先建立连接,然后再进行数据传输,传输完毕后需要释放连接。
- **UDP:** 无连接的协议,不需要在发送数据前建立连接,也不需要在传输结束后释放连接。每个数据包(数据报)都是独立的,互相之间没有关联。

2. **可靠性:**
- **TCP:** 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通过序列号、确认和重传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如果数据包丢失或损坏,TCP 会负责重新发送数据。
- **UDP:** 不提供可靠性,数据传输是不可靠的。UDP 不会对数据进行确认或重传,因此可能会出现丢失或乱序的情况。

3. **传输效率:**
- **TCP:** 传输效率相对较低,因为它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顺序性,这会增加一些额外的开销。适用于要求可靠性和有序性的场景,如文件传输、网页访问等。
- **UDP:** 传输效率较高,因为它不关心数据的可靠性和顺序性,直接将数据发送出去。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如音视频流、实时游戏等。

4. **连接数:**
- **TCP:** 面向连接的协议,一对一通信,每一次通信都需要建立连接,连接数量有一定限制。
- **UDP:** 无连接的协议,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通信,连接数量更加灵活。

5. **头部开销:**
- **TCP:** 头部开销较大,包含序列号、确认号、窗口大小等信息,以保证可靠性和有序性。
- **UDP:** 头部开销较小,只包含基本的源端口、目标端口、长度和校验和等信息。

总体来说,选择 TCP 还是 UDP 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如果需要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顺序性,可以选择 TCP;如果追求更高的传输效率,可以选择 UDP。在某些应用中,也会使用两者结合的方式,例如在实时通信中,使用 UDP 传输音视频流,同时使用 TCP 传输控制信息。

(2)简述TCP数据传输过程。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协议。以下是 TCP 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1. **建立连接(三次握手):**
- **客户端发送SYN(同步)包给服务器:** 客户端想要和服务器建立连接,发送一个带有SYN标志的数据包给服务器。
- **服务器收到SYN包并发送确认ACK(确认)和SYN包:** 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SYN包后,确认收到,并向客户端发送一个带有SYN和ACK标志的数据包。
- **客户端发送确认ACK包给服务器:**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和ACK包后,向服务器发送一个确认ACK包。至此,连接建立完成。

![TCP三次握手](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3/TCPClose.svg/500px-TCPClose.svg.png)

2. **数据传输:**
- 数据传输阶段是建立连接后的正常数据交换阶段。
- 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互相发送数据包,这些数据包包含应用层的数据,由TCP负责分段、封装和传输。

3. **连接的释放(四次挥手):**
- **客户端发送FIN(结束)包给服务器:** 客户端希望关闭连接,发送一个带有FIN标志的数据包给服务器。
- **服务器收到FIN包并发送确认ACK包:** 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FIN包后,发送一个带有ACK标志的确认数据包。
- **服务器发送FIN包给客户端:** 服务器也希望关闭连接,向客户端发送一个带有FIN标志的数据包。
- **客户端收到FIN包并发送确认ACK包:** 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的FIN包后,发送一个带有ACK标志的确认数据包。至此,连接关闭。

![TCP四次挥手](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2/Tcp4way.svg/500px-Tcp4way.svg.png)

在整个过程中,TCP使用序列号、确认号、窗口大小、校验和等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有序性和流量控制。这样的机制使得TCP能够在不可靠的网络环境中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1)简述GUI编程中常用的组件类别及其常用组件。
 

在GUI(图形用户界面)编程中,常用的组件类别包括基本组件、容器组件和高级组件。以下是这些组件的简要描述以及它们的一些常见代表:

1. **基本组件:**
- **JLabel(标签):** 用于显示文本或图标。
- **JButton(按钮):** 用于触发操作的按钮。
- **JTextField(文本框):** 用于输入单行文本。
- **JTextArea(文本区域):** 用于输入多行文本。
- **JCheckBox(复选框):** 表示一个可以选中或取消选中的复选框。
- **JRadioButton(单选按钮):** 表示一组单选按钮,用户只能选择其中一个。
- **JComboBox(下拉列表框):** 提供一个下拉列表,用户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项。

2. **容器组件:**
- **JPanel(面板):** 用于容纳其他组件的面板。
- **JFrame(窗体):** 表示应用程序的主窗口。
- **JDialog(对话框):** 表示一个对话框,用于显示消息或与用户进行简单交互。
- **JScrollPane(滚动面板):** 提供滚动视图,用于显示大量的文本或组件。
- **JSplitPane(分割面板):** 允许用户通过拖动分隔条来调整两个组件的大小。

3. **高级组件:**
- **JTable(表格):** 用于显示和编辑表格数据。
- **JTree(树):** 用于显示层次结构数据的树形结构。
- **JFileChooser(文件选择器):** 允许用户选择文件或目录。
- **JMenuBar、JMenu 和 JMenuItem:** 用于创建菜单栏、菜单和菜单项。
- **JToolBar(工具栏):** 用于在窗体上方或下方添加工具按钮。

这些组件的组合和使用可以创建丰富、交互式的图形用户界面。在Java中,Swing是常用的GUI库,提供了这些组件的实现。 JavaFX 也是另一个强大的GUI框架,提供了现代化的用户界面设计和更好的性能。

 
(2)简述常见的几种布局管理器及其特点
 

在Java中,布局管理器是用于管理组件在容器中摆放位置的工具。常见的几种布局管理器及其特点包括:

1. **FlowLayout(流式布局):**
- 组件按照添加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一行排满后自动换行。
- 简单,适用于一行或一列的简单布局。

```java
JPanel panel = new JPanel(new FlowLayout());
```

2. **BorderLayout(边界布局):**
- 将容器分为东、西、南、北和中五个区域,每个区域只能容纳一个组件。
- 适用于整体上分割成几个主要部分的布局。

```java
JPanel panel = new JPanel(new BorderLayout());
```

3. **GridLayout(网格布局):**
- 将容器划分为行和列,组件按照顺序填充到每个格子中。
- 组件在每行每列中均匀分布,适用于表格状的布局。

```java
JPanel panel = new JPanel(new GridLayout(rows, columns));
```

4. **BoxLayout(盒式布局):**
- 水平或垂直排列组件,可以嵌套使用。
- 适用于按照水平或垂直方向排列组件的情况。

```java
JPanel panel = new JPanel();
panel.setLayout(new BoxLayout(panel, BoxLayout.X_AXIS));
```

5. **CardLayout(卡片布局):**
- 组件堆叠在同一个容器上,只显示最上层的组件。
- 适用于需要在同一个区域显示不同组件的情况,类似于卡片翻转。

```java
JPanel panel = new JPanel(new CardLayout());
```

6. **GridBagLayout(网格袋布局):**
- 提供了更为灵活的网格布局,可以指定每个组件在网格中的位置和占据的网格数。
- 适用于复杂的、精细调整的布局。

```java
JPanel panel = new JPanel(new GridBagLayout());
```

每种布局管理器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选择布局管理器要根据实际需求和设计来决定。通常,复杂的界面可能需要多种布局管理器的组合使用。

 

3)简述GUI编程中常见的几种动作监听器。
 

在Java的GUI编程中,动作监听器用于处理用户界面组件的动作事件。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动作监听器:

1. **ActionListener(动作监听器):**
- 用于处理最一般的动作事件,比如按钮的点击事件。
- 主要方法是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java
button.addActionListener(new Action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 处理按钮点击事件的代码
}
});
```

2. **ItemListener(项监听器):**
- 用于处理带有状态的组件的选择事件,如复选框或单选按钮。
- 主要方法是 `itemStateChanged(ItemEvent e)`。

```java
checkbox.addItemListener(new Item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itemStateChanged(ItemEvent e) {
// 处理复选框状态改变事件的代码
}
});
```

3. **MouseListener(鼠标监听器):**
- 用于处理与鼠标相关的事件,包括点击、释放、进入、退出等。
- 主要方法包括 `mouseClicked(MouseEvent e)`、`mousePressed(MouseEvent e)`等。

```java
component.addMouseListener(new Mouse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mouseClicked(MouseEvent e) {
// 处理鼠标点击事件的代码
}

// 其他方法
});
```

4. **KeyListener(键盘监听器):**
- 用于处理与键盘相关的事件,包括按键、释放、键被保持按下等。
- 主要方法包括 `keyPressed(KeyEvent e)`、`keyReleased(KeyEvent e)`等。

```java
component.addKeyListener(new Key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keyPressed(KeyEvent e) {
// 处理键盘按下事件的代码
}

// 其他方法
});
```

5. **FocusListener(焦点监听器):**
- 用于处理组件获得或失去焦点的事件。
- 主要方法包括 `focusGained(FocusEvent e)`、`focusLost(FocusEvent e)`。

```java
component.addFocusListener(new Focus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focusGained(FocusEvent e) {
// 处理获得焦点事件的代码
}

// 其他方法
});
```

这些监听器提供了不同类型的事件处理机制,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当的监听器。在实际的GUI应用中,通常会组合使用多个监听器来处理各种用户交互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