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中科大郑烇自学【序章】

发布时间 2023-07-11 14:15:38作者: Adong5002WP


> 中科大郑烇、杨坚全套《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第7版,James F.Kurose,Keith W.Ross)》课程

 

# 一、什么是Internet
internet是我们常说的互联网,它泛指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组成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
信协议(即通信规则)可以是任意的

而Internet是因特网,它指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
网络,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1. 什么是网络(从构成来讲)
**网络基本上靠这三部分来组成**
  - 网络:结点和边组成的、大小与形状无关的拓扑
  - 计算机网络:联网的计算机构成的系统,连接节点的叫链路

  -互联网

```c
> 计算机网络由三部分组成
  > 1.结点
    > 结点分为主机结点和数据交换结点
      > 1).主机节点由 **host** 和 **system** 构成
      > 2).数据交换节点由 **中继器**、**交换机**、**路由器**或更高层的负载
        均衡设备等构成
      (数据交换结点既不是数据的源,也不是数据的目标,是数据的中转结点)
  > 2.边
    > 边分为主干链路和接入网链路
      > 1).主干链路是指*路由器间的链路
      > 2).接入网链路是指*主机接到互联网的链路
  > 3.协议
    > 协议是支撑互联网运行的最重要的标准,实际上是对等层实体在通讯过程中应当
    > 遵守的规则的集合,包括了语法、语义和时序
      >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 3).时序: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

- 互联网:是以TCP\IP协议为主的一组协议族来支撑的网络
- 【如果一个公司内部使用的网络也是以TCP\IP协议族为基础的网络,但是不与外界通讯,
则不被叫做互联网】

```c

> 由于互联网协议的多样性以及复杂性,在后期维护的过程中常常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
   果,所以我们将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分层,将负责某一项的协议分到一起,这样在后期优化的
   时候只需要修改协议所在相对的层并修改层间接口参数,就可以简便优化互联网。
>
> 于是我们将互联网分为五层:【自顶向下】
>    1.应用层[交换应用报文]
>    2.传输层[在网络层上细分了服务]
>      [可靠->不可靠 端到端->进程到进程]
>    3.网络层[在链路层相邻节点间的基础上完成的主机到目标主机(端到端)的不可靠传输]
>    4.数据链路层[相邻节点间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确定数据传输路线]
>    5.物理层[位于媒体之上传播光/电信号]
>
> 【各个层次在把不同的端系统中水平方向进行通信,垂直方向服务】
>
> 互联网的多样性保证了*端系统的多样性*,常见的端系统有: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app、
> 服务器、pad、手机......

```

> 互联网的协议分不同层次,有不同的Internet标准
>    (1).RFC Request For Comments
>    (2).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 -----协议定义了两个通讯实体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在报文传输或接受以及其他事件方面采取的动作


——互联网中传输的数据被叫做PDU(协议数据单元)在不同层次结构中对于数据有不同的叫法
>    应用层-Message---报文
>    传输层-Segment---报文段
>    网络层-IP数据报;分组
>    数据链路层-帧
>    物理层-比特流

==**互联网中各种通讯都受到协议的规范**==

2.从服务角度看互联网
  由两部分组成

```c
>    分布式应用进程+基础设施
>   其中 *分布式应用进程是网络存在的理由
>     *基础设施是指应用层以下的(目标主机+源主机)所有运行的协议实体+网络部分
>   基础设施向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      方式有两种
>       1.面向连接 的 TCP
>        2.面向无连接 的 UDP
>  而应用进程的的方式只有一种:提供网络的API
```

# 二、网络边缘
## 网络结构
网络结构分为三部分:

- 网络边缘【采用网络设施的面向连接的服务】

```c
主机、app

目标:在端系统间进行数据传输
```

- 网络核心【采用网络设施的面向无连接的服务】

```c
路由器、交换机、网络的网络

目标:在端系统间传输数据<无连接>

==作用:数据交换==
```

- 接入网、物理载体

```c
有线、无线通讯链路
```
==面向连接 != 有连接==

> 端系统应用进程间的通讯模式
> 1.C/S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接受服务】
> 2.Peer-to -Peer 对等模式【很少成立专门的服务器】

# 3.网络核心【主要功能:数据交换】

1. 组成:路由器的网状网络
2. 数据怎样通过网络进行传输:

```c
> Way1:为每个呼叫预留一条线路 【电路交换】
> 特点: 1)有独立线路
>      2)网络资源被分片
> 因此使网络资源使用最大化,采用四种方法:
> 时分复用、频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 因此不适用于计算机中
> Way2:分组交换
> ·将要传输的数据分成一个个单位:分组 ==存储转发==
> ·将分组从一个路由器传到相邻路由器,一段段最终从源端传到目标端
> ·每段采用链路的最大传输能力【带宽】
>
> 特点: 1)以分组为单位的存储-转发的方式
> 2)资源共享,按需使用
```

分组交换的存储转发方式:

1. 虚电路
2. 用户数据报

# 4.接入网和物理媒体

- 接入网:边缘主机通过接入网接入网络核心
  分为两种介入方式:*有线接入* 和 *无线接入*
```c
有线接入分为
1)住宅接入 modem
  运用调制解调功能,在已有电话线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改造
  调制:调频、调幅、调相

2)线缆网络 (有线电视)
  FDM
  数字化+双向改造(上行+下行)
无线接入分为
  1)无线局域
  2)无线广域
```

- 无线接入网络:各个端系统共享无线进入网络

- 物理媒体:在每个传输-接收对跨越的一种物理媒体
1)导引型媒体:双绞线、同轴线缆等
2)非导引型媒体:无线电
- 无线全连路:开放空间传输电磁波,携带需要传输的数据

# 5.Internet结构和ISP
- 互连网络结构:网络的网络
  1)端系统通过接入ISP接入互联网
  2)接入ISP相应的必须是互联的

```c
WAY1- n个ISP全连接
    可扩展性差
WAY2- 竞争+合作(各个企业签订协议开展业务)
```

 

# 6.分组延时和吞吐量
Q1:分组丢失和延时是如何发生的
> 在路由器的缓冲区的分组队列中
>   1--分组到达全链路的速率超过链路输出的能力
>   2--分组等到队头、被传输

Q2:分组四种延时

```c
节点处理延时

排队延时

传输延时

传播延时
```

Q3:分组丢失的原因:

```c
1--链路的队列缓冲区容量有限
2--当分组到达一个满的队列时,分组会自动丢弃
3--丢失的节点可能会被上一个结点或源端系统重传,或者根本不重传
```
吞吐量 :在源端和目标端的传输速率(数据量/时间单位)

瓶颈链路:端到端的路径上,限制端到端的传输速率
# 7.协议层次和服务模型
从根本来看,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首先是==功能繁杂==,有数字信号到物理信号的承载、端到端/点到点的路由、rdt等多种功能,其次从现实来看,网络有多种构成元素和设备,比如主机、路由器、各种媒体链路、应用、协议等

> Q1:如何实现纷繁复杂的网络功能?
>
思路:模块化【复杂的功能拆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间相互连接,相互调用】
    分层化【相邻层次间才可相互调用,不可跨层调用】
>>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br>
>>水平方向进行通信 (通过下层服务)<br>
>>本层协议通过实体交互实现本层功能


### 服务模型
> Q1:什么是服务

服务是底层实体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实体提供他们之间通信的==能力==

 


原语:上层使用下层的服务方式,高层使用低层提供的服务,以及低层向高层提供服务,都是通过服务访问原语的方式来进行交互的形式

> Q2:服务的类型

1. 面向连接【保序】
2. 无连接【不可靠】


# 分层处理和实现复杂系统的好处::::
对于复杂系统:

1. 概念化【结构清晰,便于标记网络组件,以及描述其参考关系】
2. 结构化【模块化更利于维护和系统升级】

# 总结
以上就是计算机网络序章的总结,知识点多且杂,不足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