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车展新能源崛起与燃油没落

发布时间 2023-04-22 04:35:17作者: 吴建明wujianming

2023年上海车展新能源崛起与燃油没落

2023年上海车展昨日盛大开幕!这些信息不容错过

 ▲2023上海车展今天起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展出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海内外1000余家主流汽车品牌、汽车供应链和汽车科技企业参会。

百余款全球首发新车集体亮相、众多跨国车企全球“掌门人”纷至沓来……暌违两年后,第20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2023上海车展)今天在“四叶草”盛放,这是我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举办的首个国际A级车展,也是上海今年第一场全球瞩目的重量级经贸活动,为全球汽车市场提振信心、注入活力。

从展会规模看,本届上海车展启用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13个室内展馆,展出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海内外1000余家主流汽车品牌、汽车供应链和汽车科技企业积极参会。

重磅新车、硬核技术云集,今年上海车展看点满满。与“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主题相呼应,汽车行业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趋势的汽车“新四化”浪潮改变了中国和世界汽车市场的格局。在上海车展这个大舞台之上,车企摩拳擦掌,带着重磅新车以及新能源制造、未来出行、芯片、雷达、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车联网、高精地图等新产品和技术而来,共赴这场全球最顶尖的汽车科技盛宴。

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上海车展已成为全球汽车行业“风向标”,而这场技术与市场的“双向奔赴”无疑将有效提振信心,为抢抓智能、低碳“新赛道”的中国汽车产业带来更多机遇。

新能源、智能化成新常态

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131.3万辆,同比增长22.4%。3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34.2%,较去年同期的28.1%提升6个百分点。

“新能源、智能化已成为汽车行业新常态,上海车展上,车企们都带来了最新的电动化和智能化产品,以期在新赛道上抢占先机。”在汽车行业观察者黄持看来,国内传统车企和新势力品牌集体发力,中国品牌已站稳C位。今年上海车展,上汽集团、长安、比亚迪、吉利等都有重磅新能源新车亮相,蔚来、小鹏、理想、哪吒、岚图等新势力将发布重要产品或战略。正在加速电动化转型的跨国品牌,这次也带来了丰富产品,大众ID.7迎来首发、宝马集团更是首次以全电动化阵容参展,新一代车型或将有利于拉动低迷的市场占有率。

 百度、华为、地平线等互联网和科技企业的入局也让围绕汽车智能化的竞争愈发激烈。大热的ChatGPT技术如何与汽车行业相结合,又将如何改变未来出行,也是今年上海车展的一大关注点。

关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和关键技术,上海车展期间还将举办第7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设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智能与网联汽车技术3个主题分论坛,就当下热点技术和实践展开交流,探讨未来汽车技术发展路径。

中国成为全球汽车业风向标

“OK回到中国太OK了!”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 Källenius)提前一周就来到中国,并用中文在微信朋友圈分享欣喜之情。本次车展期间,奔驰一口气带来27款重磅车型,迈巴赫首款量产纯电车型EQS纯电SUV将进行全球首秀,此外还有5款车在中国首秀、7款新车在中国上市。

据不完全统计,现身上海车展的全球车企超豪华“朋友圈”还包括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奥迪CEO杜斯曼、丰田汽车副社长兼首席技术官中岛裕树等。

全球车企为何如此重视上海车展?在黄持看来,疫情期间,日内瓦车展连续4年失约、法兰克福车展移师慕尼黑,海外A级车展难挽颓势,只有上海车展坚持如期举办。“这背后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和生产国,持续领跑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的变革,无论从产品竞争力,还是市场规模、市场活跃度,都可以看出上海车展、中国汽车行业已成为全球风向标。”

 展会之外,外资车企看好中国经济前景,持续加码投资。“中国正不断夯实全球汽车产业创新枢纽的地位,已成为奔驰全球技术创新的前沿基地。”康林松告诉记者,近年来,奔驰不断加大在华投资、扩大本土研发规模,在华业务覆盖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汽车全产业链,北京奔驰是奔驰乘用车最大的全球生产基地,2022年启用的奔驰上海研发中心聚焦汽车软件和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探索中国市场创新潜力。他还透露,今年奔驰将在中国推出多款车型,预计到年底,在华新能源产品将达17款,覆盖豪华细分市场,满足不同人群出行需求。

高能级车展意义深远

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1万辆和607.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和6.7%。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上海车展也被业界寄予厚望。乘联会表示,去年受疫情影响暂停的车展,从今年的上海车展开始重新恢复,这是车市的盛会,是集中展示行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好机会,更是企业展示新形象的关键期。此次上海车展将成为推动国内汽车消费的强大平台和助燃剂,车展订单表现也将成为行情转暖的重要风向标。

可以预见,各大品牌在车展上都会收获不少订单,除此以外,上海车展对拉动汽车消费甚至带动整个汽车产业发展都将产生长远影响。

“2023上海车展是一届能载入中国汽车行业史册的盛会。”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刘德艳认为,上海车展为上海和全国汽车产业链发展提供了“近水楼台”的风向标。同时,上海车展的溢出效应将持续吸引全球车企加码对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投资,也为中国自主品牌崛起和出海创造新的机遇,成为外资进入中国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双向通道。

放眼全球,世界会展行业正在全面恢复的过程中,上海会展业正在回归全球展览市场中心。“上海车展是本市开年以来最重磅的一场展会,展会能级高,带动效应大,打好‘头炮’意义重大,可以大大提振会展行业的信心,助力上海建设国际会展之都,推动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刘德艳说。

这可能是燃油车的最后一届车展了

 时隔两年,上海国际车展再度来袭。作为全球顶级的汽车盛宴,新能源汽车成了本届展会的绝对主角。有行业人士预测,这可能是最后一届还有燃油车登台的展会了。与此同时,新能源的造车窗口期即将结束,站上C位的新能源车企们,恐怕也很快要进入生死战场了。

这届上海车展有多“卷”?但凡哪家车企不带着一款新能源车型到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参展了。

作为今年全球第一个A级车展,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吸引了海内外汽车圈的目光。多家跨国车企掌门人和高层亲临现场,宝马集团近半个董事会都过来逛展了。

4月19日,2023上海车展开幕第二天,前一晚还在北京搞小米13 Ultra发布会的小米创始人雷军,也现身各大新能源汽车展台,逛了一圈他投资的小鹏、蔚来,还去看了极氪、智己、飞凡、深蓝等车企。

「市界」在现场了解到,在超1000家的参展企业中,新能源车企占比达到了80%以上,而且汇总各家车企带来的上百款新车,有七成都是新能源车。

展会筹备期间,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周敏浩公开表示,“在即将展出的1500多台的整车里,新能源汽车大概占了三分之二,这样的力度是空前的。”

两年没来中国,一位给大众、宝马、比亚迪、吉利、长城等车企提供零部件的德国供应商感叹:“这届车展已经成了新能源的战场!”

「市界」注意到,一些曾以汽油发动机为最大卖点的品牌,都带着电动汽车新品参展。比如奥迪,早前就对外表示,2023年将停止燃油车的研发,在2026年只向市场推出新能源纯电动汽车。这次车展,它携手中国一汽和上汽集团,首次以新能源车型阵容亮相。

宝马也是如此,首次以全电动化车型阵容参展,旗下四大品牌BMW、MINI、BMW Motorrad和劳斯莱斯,均在展会开幕当日以电动化阵容亮相。一位行业人士在朋友圈发文称:“这有可能是最后一届还有燃油车登台的展会,且看且珍惜。”

新能源“包场”,燃油车“神伤”

4月18日上午九点,上海车展正式开馆。此时,位于8.1馆的比亚迪仰望展台内外,已经站满了三圈观众,大家都等着看这款搭载比亚迪易四方平台技术、预售价超百万的纯电超跑有何魅力。

隔着一个场馆,蔚来、小鹏、理想、极氪、哪吒、问界等造车新势力全都围聚在6.1馆,风头没被仰望完全抢去。作为造车新势力的“老大哥”,蔚来展台的占地面积最大,与极氪不分伯仲,在场地上建起了两层NIO House,总面积超3000平方米,第一层展示新车型,第二层打造了休闲吧和VIP会客区。还有不少自主品牌也拿到了面积不小的展位,亮出各自的电动产品与传统豪车直接“叫板”。就连在新能源赛道转型较慢的长城汽车,最近一年也卯足了劲,上海车展上一口气推出近30款产品,其中超15款都是智能新能源汽车。

 

(图源/视觉中国)与新能源汽车的“主角”光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展会现场的广告牌上,已经很难找到哪家车企高调宣传燃油车型了。特别是日韩系合资车所在的展馆,气氛明显冷清许多。无论是媒体,还是来观展的行业人士,目光停留在燃油车身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即便是韩国豪华汽车品牌捷尼赛思在中国首次亮相了旗下多款燃油车型,保时捷推出了中期改款车型Cayenne,外界最关心的却是它们电动车的研发进度。于是保时捷放话了,这款中期改款车型Cayenne,是其在燃油车时代的最后一款Cayenne车型。2024年将正式推出保时捷首款纯电动SUV车型Macan。英国豪华汽车品牌捷豹,似乎也在向外界宣告“这是最后一次展示燃油产品”。他们带到上海车展的是跑车F-TYPE 75周年典藏版、捷豹XFL鎏金版等燃油车,并称计划于2025年起全面迈入电气化时代。值得一提的是,长安马自达没有推出一款纯电产品,车展带来的仍是燃油车型SUV——MAZDA CX-50行也。虽然也在上海车展上全球首发了CX-50行也HYBRID混合动力车型,但官方预计,2024年底和2025年底前,将推出两款本土化研发、生产的新能源车型,动力系统包括纯电模式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模式。韩系车代表起亚,此次车展选择发布了新款燃油车型SUV赛图斯,但起亚强调,今年8月纯电SUV EV6 GT将以进口形式在国内上市,以及第一款在中国生产的EV5也于今年11月上市。前段时间,丰田汽车新任社长佐藤恒治对外坦承公司在纯电汽车开发上的失败,“且在实践中发现了很多问题。”丰田打算在中国建立新的研发中心,重新适应中国市场。但目前,除了已经发售的bZ4X、 bZ3两款电动车外,丰田带来的“bZ系列”两位新成员,明年才能正式踏入市场,这其中有一款还是丰田与比亚迪共同开发的。本田虽然连发了三款纯电动车,但也需等到2024年上市。车展上,本田雅阁推出了燃油版和插电式混动版车型,东风本田HR-V也推出了燃油版和油电混合动力版。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市界」:“2023年上海车展或将成为燃油车的最后一届车展。”

转型太早,怕赔钱;转型太晚,怕落后

燃油车在车展话语权降低的背后,可以看出,不仅是造车新势力和国产自主品牌,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持续发力,传统合资品牌,以及奔驰、宝马、奥迪这样的跨国巨头,也积极宣布向电动化、数字化转型,并提出要在中国的本土研发等方面做出改变。

作为上海车展最重磅的两款新能源豪华越野车,奔驰EQG与仰望U8的关注热度不相上下。在车展开幕前夜,奔驰率先亮相了4大核心品牌的电动车型,包括全新梅赛德斯-迈巴赫EQS纯电SUV、G级越野车首款纯电EQG概念车、全新EQE纯电SUV和全新梅赛德斯-AMG EQE 53 4MATIC+

 ▲(2023上海车展,奔驰展台。图源/市界)不少业内人士直言,“奔驰算是把压箱底技术都拿出来做电动车了。”4月18日,车展开幕当天,在奔驰亮相的27款车型里,就包括了1款全球首秀、5款中国首秀及7款在中国上市的重磅车型。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选择将迈巴赫EQS纯电SUV全球首秀放在中国的原因在于,中国市场对迈巴赫很重要。宝马也将其全球首发的纯电动车型BMW i7 M70L和亚洲首发的BMW Dee数字概念车,放在了上海车展上。并且,今年展会上,包括宝马集团董事长在内的,一半董事会成员都来到了上海。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发布会上直言:“What moves china customers today will move the world tomorrow.”翻译过来,就是七个字:“得中国者,得天下”。奥迪方面则携手一汽奥迪和上汽奥迪,开展了首次全部采用新能源车型的展览,其中包括奥迪Q4 e-tron和奥迪“Roadjet陆地专机”Q5 e-tron,和在中国首次亮相的两款概念车——奥迪A6 Avant e-tron和奥迪urbansphere。

 

 ▲(2023上海车展,奥迪发布会。图源/市界)根据奥迪中国总裁温泽岳制定的“重塑品牌在华电动出行”规划,下一代奥迪电动汽车不仅是简单的出行工具,而是进化成智能体验终端,奥迪电动车将无缝接入更完整的生态系统,一个专为市场打造的奥迪品牌生态。为了配合品牌重塑,渠道上,奥迪也开始向中国造车新势力们学习,打造了全新的客户触点,包括奥迪CED城市展厅、奥迪都市店及焕新升级的4S店。在这场新能源车的“秀肌肉大赛”中,合资品牌也不甘示弱。车展前夕,沃尔沃亮相全新纯电动车型EX90,并放出狠话称:“新势力会的,我们三年就学会了。我们会的,新势力十年都学不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钟师对「市界」表示,很多传统车企都是靠着燃油车赚钱的,但为了不落后,还是要拼命喊转型新能源车。“而且,未来全球汽车的碳排放标准也摆在那里,算是大势所趋。”面对豪华外资车企和合资品牌竭力攻入中国市场,国内的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也使出浑身解数守住更多市场份额。国内头部的新能源自主品牌比亚迪,选择进入更多细分市场。车展上,除了推出仰望U8和U9,比亚迪还展出了宋L、海鸥、驱逐舰07、腾势N7和N8等数款新车。“蔚小理”则带着更多的新意和卖点,硬刚BBA。4月19日,有媒体问及是否担心外国企业的追赶时,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表示:“好的产品对用户总是有利的。谁能赢得用户就能赢得未来。”他认为,你追我赶的竞争,对整个行业推广智能电动汽车也是有帮助的。

一个小插曲是,据从业十多年的汽车行业人士观察,和往届相比,今年车展上外国人的面孔明显增多了。「市界」也发现,在极氪开发布会时,有两个领口别着丰田汽车标志的工作人员,全程看得很认真。还有一些欧洲参展商也在不同的国产新能源品牌展台驻足参观,很多人亲身上车体验,尽管语言不通,也与工作人员聊天,助理从旁翻译。还有很多国外参展商带上同声传译耳机,无障碍实时交流。在消息人士处,「市界」听闻,与以往只有高层来华不同,这次某德国豪车企业的高层,带领核心工程师团队,包下两架飞机到上海参展、参观。“我看好多外国人组团,逛了好几家造车新势力和咱们国产新能源品牌,看来中国品牌是真的强大了。”不过,该行业人士说,也看到国内新能源车企的高层在互相串台。

 ▲(2023上海车展,海外参展商逛展。图源/市界)对于中外新能源汽车的在中国市场的竞逐,本次车展的东道主——上汽集团,既有自主品牌,也有合资品牌,感受最深。此次展会,上汽集团包揽了3号场馆,展出智己、飞凡、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上汽大众、上汽通用6家整车企业,共计130多辆新车,其中新能源车型接近一半。4月18日,上汽集团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宣布到2025年,上汽新能源车年销量达到350万辆,较2022年增长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其中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70%;基本完成新老赛道的发展动力切换。综合以上来看,车企之间的竞争,是认知之争,是定位之争,说到底更是产品赛道选择之争,是商业模式之争。尽管在与燃油车的对决中,新能源汽车C位胜出,但全联车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对「市界」表示,新能源补贴退潮后,传统车企们在燃油车上的发力实则仍有空间。前不久,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向有关部门提出两年内合并蓝牌、绿牌的建议。该建议若被通过,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将不再享受在购买、税费、使用等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而是与燃油车一样,同车同权。“对于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挤压,车企在产品和营销上会进一步加强,一批企业会被淘汰成为历史。但新能源汽车到了一定规模,保有量上台阶,就不会再有优待了,包括使用领域上,未来该领域也会出现新技术、新材料上的重大变化,甚至革命性变革。”曹鹤认为,目前燃油车关注度虽然在下降,但还是占据一定的市场销量,大限未到,还有机会。易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分析师周丽君也认为,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不是相互替代与竞争的关系,而是升级,即PHEV、EREV等混动车,助力传统燃油车转型升级。不过,钟师觉得,关于燃油车,大部分传统车企不会再大力投入了,基本维持现状,能卖多少尽量卖,榨取剩余价值。“对车企来说,最困惑的就是,转型太早,怕赔钱太多,转型太晚,怕落后太多。”

 烫脚的C位不好站

车企之间的“互怼”,以及车展现场各企业高层互相串场参观,可以看出新能源盛况之下,整车制造厂商集体都很焦虑。

去年8月,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EO卢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到2025年第一个窗口期,岚图要站到第一梯队,这样才有可能活下来。”车企供应商华为则强调,未来2年到3年是智能网联汽车窗口期,华为必须抓住。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也判断,到2025年,造车机会的窗口期将会结束,再也不会出现新造车企业。当截止日期越来越近,想必没有哪个新能源品牌是没有压力的。为了赢得用户的关注,车企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提升用户的感官和驾驶体验。只要市场喜欢什么元素,它们就加什么元素。外观上,隐藏式门把手、贯穿式尾灯、悬浮式车顶,不再是个例;内饰上,大屏幕、按摩座椅、语音交互、智能驾驶等等,几乎变成了新能源汽车的“标配”。但这同时也让外界质疑,新能源产品是否已逐渐陷入同质化的局面?有20多年驾龄的汽车行业人士告诉「市界」,这两年他试驾新能源车最多,总感觉每个新能源品牌都不像燃油车一样,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对于燃油车来说,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件,大多数都是车企自研自调的,所以燃油车可以涌现不同类型或不同定位的车型,汽车性能体验有较大差距,但到了电动化时代,这种差距变小了。同时,智能化程度越高,同质化程度也越高。”该行业人士表示。一位给车企提供轮胎的供应商也觉得,从最近各家发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看,“都是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且内卷越来越严重。”

 ▲(2023上海车展,仰望U8。图源/视觉中国)年初由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让消费者对市场观望情绪变浓。再加上,受国补退出和燃油车降价潮影响,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相对放缓。为了对抗焦虑,车企只有从价格、配置、性能上“卷”起来,才能防止自己陷入emo。比如,保时捷Panamera车型上的三段式电动尾翼,不再是百万级豪车才配享有的潇洒,上汽MG旗舰产品MG7、长安UNI-V、Hyper GT和岚图追光也安排上了,而前两者售价十几万,后两者售价也不到保时捷Panamera的一半。另外,上汽名爵称,MG7是20万元以内车型中唯一配备mCDC智能可调电控悬架、EPS双齿轮电动助力转向和VGR可变传动比转向系统以及50万元以内车型中唯一配置E-LSD电子限滑差速器的一款车。当然,配置跟上了,性能也得体现出优越性。纯电车提速快,众人皆知。但各家都想在快中做到更快。宝马创新纯电动BMW i7 M70L,综合最大输出功率达485千瓦(660马力),从零至百公里加速时间为3.7秒,被宝马称为该品牌有史以来加速最快、性能最强的纯电动车。而比亚迪这次推出的仰望U8,最大动力输出超1100匹马力,百公里加速时间缩短至3.6秒。只是,这些仍旧停留在配置上,为摆脱同质化,当前新能源车企开始错位竞争,努力给自己贴上不同的标签。在行业人士看来,车展的C位不好站,这里太烫脚了。可为了活下去,新能源车企们必须时刻紧绷神经,在火上跳舞。

 

 

 

参考文献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6ZSGp03hK9XoHvCDTM5-ZA

https://mp.weixin.qq.com/s/k9BlXfm19yilCPYL_GAi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