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用户更好地完成工作 前者是技术驱动,后者看中对行业的重新改造 销售的过程需要持续且有细节

发布时间 2023-04-01 13:05:41作者: rsapaper

小结:

1、

用一天,就一天不能断销售,整个过程渗透在产品和服务体系的每个和环节中,追求的是客户成功,实现共赢。这时,对于企业本身来说,你不能再把业务押在销售人员上,更不能幻想一只销售铁军就可支撑整盘棋,即使你有独立销售团队,他们与其他部门也是高度链接的。

2、

再看国外,诸如AWS、Salesforce、Workday、Figma、Zoom等已经占据企业服务半壁江山,还有Notion、Calendly、Airtable等垂类新星。老牌软件厂商也开启了轰轰烈烈的云转型,比如微软、IBM、Oracle,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竞争力。

事实上,金蝶、用友的经历,也算是中国企业服务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老玩家和新选手似乎都陷入了同一种窘境:它并不像《硅谷之火》描述的那样“更容易赢利,成为一项规模庞大的经营活动”,甚至在B端市场的成熟度远远落后于欧美,这样的差距,逐渐成为全行业的一道哑谜。

3、

3-1、

多年以前,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王坚说服马云做YunOS,靠的主要是“平台概念”4个字。

他想推进阿里在移动领域的平台战略,这和时任首席战略官的曾鸣看法一致,“阿里这么大的公司,不要只想做Killer App。如果能把第三方应用放进平台,那这个平台就是Killer App。”他的意思是,单靠某个大应用撑不起阿里的增长,应该有开放平台接入更多的第三方应用。

但YunOS和云计算不完全是一码事,对前者,王坚的云计算业务能得到马云承诺每年投资10个亿,坚持10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王坚帮他算清楚了,阿里到达足够体量所需的算力和对存储端的投入。

但YunOS的指向并不一样,王坚认为在未来的“云管端”时代,手机操作系统将成为无可替代的“管道”存在,里面流动的是几何级倍数的大量用户数据。然而,YunOS并不像移动互联网那样是看得见的趋势,所以得到的支持并不多。直到与宏基分手的2012年,即使马云再度力挺,但大势已去,YunOS的故事停在了2017年。

3-2、

虽然YunOS失败了,但“平台概念”却成了互联网的主基调,这个说法延续至今,就成了所谓的“生态概念”。

和多数硅谷型创业的公司不同,诞生在校园里的Facebook,一开始只是为了方便交朋友;Slack让用户告别邮件,通过群聊协同工作;包括近些年火起来的Zoom、Notion、databricks等。学院派、车库公司有很多,他们成立之初就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先发现问题、获得灵感,并尝试解决,从小的垂类一直生长成巨头,他们并不崇尚生态。

但在国内,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市场的不对称竞争一直在加剧。尤其对于今天的互联网来说,因为边际成本趋近为零,所以在刚开始时,就考虑到之后的有可能大规模发展的潜能。大厂虹吸效应之下,创业公司面临的往往是被并购、或者被参股,比如近几年字节收购黑帕云,阿里巴巴战投商汤科技、寒武纪。

这直接导致了,相比国外软件是为了让用户更好地完成工作,国内互联网大公司的入局,更像是为了抢风口占市场。前者是技术驱动,后者看中对行业的重新改造,叫得上名字的阿里云、腾讯云等产品,往往是靠着雄厚背景立足,然后快速占领市场。

4、

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更高效、快捷地监管企业运营,以“抠门”著称的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愿意花费2400万美元建立卫星通讯系统,甚至拿出全年预算的1/4,发射了一颗私有商用卫星。

每周六早晨,他都会进入卫星设备室查看打印的结果,准确了解本周的销售情况,沃尔顿说:“技术和分销是沃尔玛得以发展壮大和维持控制的重要构成因素。”

 

 5、

传统的销售职能场景,卖了多少和业绩指标和收入息息相关,所以更重视售前,关注怎么把产品卖出去。但saas产品的销售是持续的续约和续费模式。

 

 

中国软件三十年:秩序的瓦解与重建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https://www.woshipm.com/it/5712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