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芝说:上国天使,不拜小邦之主

发布时间 2023-08-26 18:55:27作者: 王闯wangchuang2017

 

邓芝(178—251),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人。邓芝是东汉名将邓禹之后,三国时蜀汉重臣。他初为郫县令,后升为广汉太守,任官期间公廉且有政绩,后升入朝中为尚书。刘备逝世后,邓芝奉命出使吴国,成功修复蜀吴两国关系,并深为吴王孙权所赏识。建兴十二年(234年),邓芝任前军师、前将军,领兖州刺史,封阳武亭侯,不久任江州都督——此时巴郡与江州治重庆渝中,其间邓芝曾移治阳关(今江北唐家沱附近)。延熙六年(243年),邓芝迁车骑将军,后授假节。延熙十四年(251年),邓芝病逝。

关羽被东吴杀了,刘备亲率七十万大军前往复仇,岂料打了败仗,不久,刘备在白帝城驾崩。蜀国讨伐吴国,破坏了蜀吴联盟,吴国极有可能倒向魏国。若是那样,蜀国将面对两个国家,存活的几率大致为零。而此时的蜀国,因刘备的逝世,多种矛盾凸显,影响蜀国的安定。诸葛亮既要顾及三国关系,又要处理国内矛盾,他心急如焚,但分身乏术。于是,他决定让邓芝前往吴国修复蜀吴关系。他告诉邓芝,只准成功,不准失败——失败了,你也别回来了,蜀国已经没有多少日子了。

邓芝,时任户部尚书,据说他智慧超群,胸怀天下,对诸事洞若观火。他听到诸葛亮的一番严厉的警告,一不惊讶,二不推辞,拱手致礼道:“吾当尽力而为,不辱使命!”诸葛亮听罢抿嘴一笑。

吴王孙权听说蜀国的使臣邓芝到了,怕他是来为关羽讨要说法的,颇有几分紧张。他的谋士建议,壮士列队,长枪干云,置鼎沸油,如果他是来做坏事的,肯定不敢进宫。孙权听后,依计而行。邓芝来到宫前,看到如此景象,明白了这是摆的一个“烹煮郦食其”的活典故。他整了整衣冠,微笑着走进宫殿。见了吴王,他并不下跪。

孙权呵斥道:“何不下跪?”

邓芝说:“我乃上国天使,不拜小邦之主。”

“放肆!与孤说话,请谨慎。不然,你就是第二个郦食其。”

“哎,人说东吴多贤达,岂料竟无明理之人。”

“谁说吴国没有明理之人。”

“既有明理之人,肯定明白我的来意。我蜀国愿意放弃前嫌,与你国重结同盟,吴国至少应该感谢我才是。何故陈兵列枪,巨鼎煮油……惧怕我这一介书生?”

“这这这……”

“千万不要以为只有蜀国才担心魏国,吴国就不怕?”

孙权听到这里有些惭愧,立即叫人把士兵撤走了,并让邓芝坐下说话。

“你到这里来,是为蜀国当说客的吧?那就说吧。”孙权说。

“我首先是为吴国着想,然后才是为蜀国着想。吴地近魏,魏国首先吞并的是吴国,然后,才可能是蜀国。”

“如果,魏国吞并吴国,蜀国会怎么做?”

“呵呵!以现今的情况说,蜀国绝对会趁火打劫——千舸百樯,顺流而下,掠地夺城,使劲地壮大自己,以便在未来没有吴国的日子里,抵抗曹魏。”

“你还想回蜀国吗?”

邓芝一愣,呵呵笑了笑,说:“决定来吴国,我就没想回去,所以我敢说老实话。如果你愿意听,我还愿意说。”

“那你就痛快地说吧。”

“假如天下为十份,魏国占四,蜀吴各三;如果,吴国将自己的三份交给魏国,那么蜀国会在眨眼之间灰飞烟灭;不过,在蜀国灭亡之灰尚未冷却之时,吴国必将陪葬!如果,蜀吴相加,天下将是六对四,别说蜀吴灭魏,至少可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这肯定是你我希望看到的局面吧。”

“说得好!”孙权高兴得大叫。

“蜀吴联手,在地理上,吴有水、蜀有山,足以抵抗曹魏;在智慧上,有大王您与诸葛丞相的智谋,赤壁之战已经证明,蜀吴联手不可战胜……”

“我再问一句。假设,蜀吴联手灭了曹魏,天下归谁?”孙权问道。

邓芝哈哈大笑,许久才缓过气来,说:“出门之前,诸葛丞相对我说,能说服吴王同意蜀吴联手抗曹,我便立大功了。他没有告诉我,蜀吴联手诛曹之后的策略。但我可以告诉你,天上只能有一个太阳,山里只能有一只老虎,到时,蜀吴为争天下,必定有一场恶战。”

“说得好!说得真实,我信服你。你说现在咱们怎么办?”

“放弃你的动摇,蜀吴再次联手。争取三国鼎立的局面再持续五十年到一百年。”

邓芝出使吴国不辱使命,使蜀吴两国抛弃前嫌,再度联盟。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孙权派张温带着礼物,随邓芝前往蜀国都城成都,拜见后主。

这才真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